中新網北京8月13日電(記者 劉星晨 岳川)馬龍的目標是冠軍,終點則不一定是。
倒數第三個比賽日里,他達成了巴黎之行的最大愿望——幫助國乒獲得男團金牌。
一記中路正手爆沖得分,馬龍與隊友王楚欽配合雙打贏下決賽首盤。揮拳、吶喊、暴風轉圈、緊緊擁抱,老將積壓在五局苦戰中的情緒得以釋放。這和平時接受采訪時,緩緩、暖暖的他“判若兩龍”。
對于奧運賽場,馬龍再熟悉不過,但他仍像個小隊員一樣小心翼翼。有球訓練前,他會繞著場地慢跑幾圈,讓身體熱起來。
“我們做好了充分準備,會全力以赴克服困難。”乒乓世界里,拋起球,每分要實打實地揮出去。對于這一點,馬龍眼里揉不得沙子。
馬龍沒有辦法不愛乒乓,就像大家沒有辦法不愛馬龍。
無處不在 無人不愛
在巴黎,馬龍滿打滿算只出戰了四場比賽,卻無處不在。
男單1/4決賽,樊振東讓二追三逆轉日本名將張本智和。鏡頭精準捕捉到了球場邊的馬龍,他紅著眼眶。沒有比賽任務時,他用自己的方式守護球隊,如定海神針一般。
巴黎奧運會乒乓球團體賽賽程偏晚,馬龍迎來首秀時,賽期已然過半。
當中國隊取勝后來到新聞發布廳,樊振東徑直走向馬龍。沒料想,王楚欽搶先一步落座,緊挨著馬龍。外界對此有一種略帶戲謔的解讀:一家仨兒子,馬龍長兄如父。
過去幾年,他一直擔當男隊“發言人”。混采區內,年輕人總會把中間的位置留給馬龍。對王楚欽和樊振東而言,一句回答足以應付很多問題,“跟龍哥一樣”。
男團半決賽賽后采訪,馬龍一如既往地被小兄弟們推到話筒前。即使是已經拿到大滿貫的樊振東,也習慣“躲”在馬龍身后。樊振東像個小孩一樣捏著馬龍袖口,兩人相視一笑,眼神里寫滿默契。馬龍轉過身,繼續在媒體長槍短炮前充當“排頭兵”。
在國家隊征戰殺伐二十余年,馬龍與很多外國選手相熟,成為摯友。
即將36歲的馬龍,43歲的波爾,世界男子乒壇最高的山和最長的河。
2005年,兩人在深圳一場公開賽中首次碰面。在那之后,他們配過雙打,球臺上無數次與對方見招拆招。過去近二十年,每次見面時合影成為了馬龍和波爾無需言說的約定。
巴黎再相遇,照片為彼此共同記憶增添新的錨點。合影中,兩位“老家伙”各自背著球包,露出標志性微笑。從中能清晰辨認出歲月在“馬可波羅”臉上留下的痕跡:馬龍的眼袋、波爾的魚尾紋。
時間從球拍與指縫間溜走,“中國龍”仍是傳奇般的存在。
結束了最后一次奧運之旅,離開賽場前波爾惦念著自己的“一生之敵”。幾乎贏下所有后,馬龍在本該享受生活的年紀身披國家隊球衣渴望著勝利,“這是我敬佩他的地方。”
自律的馬龍為后來者,留下了當代需要追趕的坐標。
乒乓球對于馬龍的偏愛,遠不止于此。
看臺上,一位身著中國隊球衣的外國小球迷早已守候在球員通道入口旁的圍欄里。
當馬龍經過,他賣力地前傾著身體吸引對方注意力。馬龍停下腳步,從小男孩手里接過馬克筆和球拍,認真地簽下名字。
“my god!my god!(我的天)”發出驚呼的小球迷雙手抱頭,一旁同樣身著馬龍球衣的同伴,用手機記錄下了這不可置信的一幕。
“Ma Long,I love you!I love you!(我愛你)”
這次停留,讓馬龍收到了獨屬于他的榮譽,彌足珍貴。對小球迷而言,亦如此。
“那天我看到波爾的退役儀式,希望能和他一樣成功,影響更多小朋友。”看著面前激動到破音的小男孩,馬龍聯想到未來,或許還有兒時的自己。
馬龍無法不愛乒乓
乒乓球很早就“住”進了馬龍身體里,不可分割。
馬龍父母那代人,多多少少都有些乒乓情結。小馬龍體弱多病,父母為他選擇了乒乓球,既可鍛煉身體,又不容易受傷。
1995年天津世乒賽,練球兩年的馬龍守在電視機前觀看了國乒與瑞典隊的男團決賽,從中真切體味到了什么是熱血。懵懂的男孩渴望有朝一日代表中國隊贏得冠軍。
對于贏球近乎固執的追求,馬龍從小就有。
他痛恨兒童節,因為那一天他不僅要訓練,還要抑制內心羨慕別人的沖動。這種嘴上喊著“很苦”的日子在持續,但提起球拍,馬龍會屏蔽掉所有雜念。他開始較真,總想比別人多打幾筐球,胳膊練腫了會含著眼淚堅持。
從接觸這項運動,到15歲入選國家隊,有悟性也肯吃苦的馬龍完美契合家長嘴里“別人家孩子”的成長軌跡。2006年不來梅世乒賽,馬龍隨老大哥們登上最高領獎臺,稚氣未脫的他把“世界冠軍”作為自己的成人禮抱入懷中。
那一年,素來性格內斂的馬龍對恩師秦志戩立下豪言:大滿貫!
“‘鞍山小馬’,搶班奪巢就在今朝。”北京奧運會前,他再次放起“狠話”。看似調侃,其實也是心中所想:嘗過贏的滋味,沒有誰還會再想輸。
順理成章,馬龍成為了國乒重點培養對象,可天賦出眾的他旋即遭遇了第一個坎。處于“二王一馬”(王皓、王勵勤、馬琳)如日中天的年代,馬龍有些生不逢時。
競爭殘酷,是國乒的主旋律。因為它是國球,時刻要面對各路沖擊。最大的對手是中國隊,馬龍不止一次這樣說過。
一屆、兩屆……馬龍連續三屆世乒賽被隊友送回了家。入隊近十年,他陷入大賽無冠的痛苦與掙扎。擠破頭從人尖里爬出來,馬龍卻沒能很快等到柳暗花明。
多年后,這位大滿貫得主將自己的性格定義為:細水長流。他熬過低谷,吞下失意,在高壓環境下想放棄乒乓球,“我懷疑自己到了頂點,甚至想到退役。”
若把馬龍職業生涯看作一次長征,2015年蘇州世乒賽是重要轉折點。換掉用了多年的反手膠皮后,他拿到首個世乒賽男單冠軍。
關關難過關關過,身處“懸崖”邊的他又過了一關。
最后一球落地,馬龍一躍而起跳上球臺,內心積壓已久的愿念幻化成具象模樣。
那幾年,馬龍沒輸過一場外戰,“六邊形戰士”的贊譽便源于此。在里約,他成就個人首個大滿貫。
“不管(團體賽)對手是誰,我都先派出馬龍,誰來也沒用。”這是劉國梁對于巔峰期馬龍的評價。摘掉“無冕之王”帽子后,他的處境變得豁然開朗。幾乎沒有人能再阻擋他,當年的天才少年沖向山尖。
問鼎2019年布達佩斯世乒賽男單冠軍前,馬龍四次前往醫院,抽出膝蓋中的積液。為了延長職業壽命,他冒過險,幾近斷送一屆奧運會。
尚在巔峰期時,無法忍受疼痛折磨的馬龍選擇用手術解決手腕和膝關節傷病問題。“不單純為了一屆奧運會,想再多打幾年。我愿意用三個月換取三年的時間。”
2019年8月,馬龍赴美接受手術。術前,他剃了光頭,希望一切從頭開始。麻醉的酥軟感退去,隨之而來的是陣陣頭痛。從5歲打球開始,那段遠離球臺的日子讓他意識到自己有多熱愛這項運動。
幾個月后,馬龍膝蓋上多出一道5厘米的疤痕,重新贏球異常艱難。
2020年國際乒聯巡回賽總決賽,蟄伏了一年零六個月的戰士拿到單打冠軍。頒獎儀式前,他在舞臺側幕靠著墻感慨勝利的“不真實”。
那不是夢,是對逐夢者的嘉獎。馬龍總是這樣,這樣不服輸。用他的話說,還是對乒乓有感情,“我怎么能不熱愛它呢?”
馬龍喜歡周杰倫的一首歌——《超人不會飛》。
歌詞聽起來像是他過去這些年的寫照,如這位老將所言:當身處深淵、退無可退時,只有向上的一條路。
旗手馬龍
冰與火,這對極為矛盾的情緒設定,馬龍都經歷過。
2019年實現世乒賽男單三連冠時,他恰好邁入而立之年。面對鏡頭,馬龍少有地道出了自己的野心:“我想當中國乒乓的傳奇。”
經歷過手術在年底傷愈復出后,他定下了更切實的目標:不問終點,全力以赴。
這兩個愿望,他都實現了。
奧運會是決定命運的人生考試。這位35歲老將四次踏上考場,入賬六枚金牌,成為中國奧運史上摘金最多的運動員。
競技場上,傳奇選手是給觀眾造夢的人。馬龍接過前輩們的接力棒,續寫國球榮耀。
巴黎奧運會開幕前,他長長的履歷上又添加了嶄新的一行: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塞納河巡游,他在游船上高擎五星紅旗,這是國乒第一次承擔奧運會開幕式旗手任務。
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樊振東為老大哥送出的一句評價:“他做成的事,前無古人,后也難有來者。”
比“成為傳奇”更難的,是延續傳奇。之于中國乒乓球隊,馬龍一直是令人心安的存在。
如今,他結束了在奧運舞臺的“最后一舞”,“這枚金牌是結束我奧運之旅的絕佳方式,但將來你仍有可能在國際乒乓球舞臺上見到我。”
三年前在東京完成“雙圈大滿貫”后,馬龍沒有想過能堅持到巴黎,他感激身邊兩位隊友是世界上實力最強的人。或者說,是馬龍教會他們如何站上山巔。
早些年一次訓話中,劉國梁曾用馬龍舉過例子,“你不打敗馬龍,他會讓你位置嗎?”十幾年前馬龍是這么打出來的,他也用這種方式告誡年輕人:在國乒,機會要靠“搶”。
賽場外,馬龍同樣扛起旗幟。為了乒乓球,他愿意付出一切。
首奪大滿貫的那年,馬龍發起了一項公益活動——我和我的球臺。之后每逢生日,他都會面向全國體育資源匱乏的地區,捐贈球臺、球拍。
去年十月,馬龍人生中第一次當體育老師。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一所中學內,他俯下身與同學們對拉,分享乒乓球技巧。
這樣的實踐,他始終在做。
又一個奧運周期作結,馬龍可以放下一切,去嘗試另一種全新的生活。但他也可以選擇繼續,在這條路上走得再遠一些。
“以后球迷可以在哪看到你?”有人問過馬龍這樣一個問題。
他的答案是,在哪都有可能。
24直播網提供籃球nba、足球英超等比賽直播服務,24直播網可以提供nba直播免費觀看在線直播高清回放,24直播網在線觀看高清直播無插件jrs,24直播網軟件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等綜合服務,24直播網一個觀察精彩比賽的網站,收藏我們。
Copyright ? 2021-2024 24直播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2021003046號-2